答疑解惑|深入解析IO-Link主站端口:A类与B类的选择与应用

在工业自动化领域,IO-Link技术的应用越来越广泛,它以其高灵活性和易于集成的特性,成为连接传感器、执行器与控制系统的关键技术。然而,IO-Link主站端口的选择常常令工程师头疼,特别是在A类与B类主站端口的选择上。本文将深入分析这两种端口的特性、应用场景和连接方式,以助于更好地理解和选择合适的IO-Link主站。
物理连接
在了解A类和B类主站端口之前,首先要了解IO-Link接口的基本构成。IO-Link接口通常使用无屏蔽的三芯或五芯电缆,长度不超过20米,并采用标准的四针或五针连接器。主站端口分为A类和B类两种,分别适用于不同的应用场景。

A类端口
A类端口一般使用4针M12连接器,在这种类型中,未指定引脚2和5的功能。制造商定义了这些功能。引脚2通常被分配一个附加的数字通道。
B类端口
与A类相比,B类端口使用5针M12连接器,能够提供额外的电源电压,并且适合于电力需量增加的设备的连接。在这种情况下,引脚2和5用于提供额外的(电气隔离)电源电压。
针脚定义的差异

从针脚定义我们可以得出,在IO-Link系统中,A类和B类端口的主要区别在于电缆的针脚配置,尤其是第2针和第5针的使用。这些区别对于它们的功能和应用场景有显著影响。
A类端口广泛用于连接标准的传感器和执行器,适用于大多数工业自动化应用。而B类端口能够提供额外的负载电源,适合于驱动电流或电压需求较高的设备,如阀岛。
主站与子站的连接方式
理解了A类和B类端口的物理连接和针脚定义后,我们来看看如何将这些端口与子站正确连接。在《IO-Link设计指南》中,官方介绍了以下三种主要的连接方式:
A类主站与A类子站
这是最常见的连接方式,通常使用三芯非屏蔽控制线。如果使用四芯或五芯电缆,设备端的第2脚和第5脚应留空或确保额外的电压不会导致IO-Link设备的故障。

B类主站与B类子站
这种连接方式适用于B类端口IO-Link主站和B类端口IO-Link设备之间的连接。在这种配置中,电缆的芯线分别连接至相应的单个端子,特别适合IP20等级的设备或主站。对于IP67等级的设备,连接器的定义, 如图 1 所示。

B类主站与A类子站
这是一种特殊的连接方式,它用于将B类端口的IO-Link主站与A类端口的IO-Link设备连接。在这种情况下,使用五芯电缆进行连接是不推荐的,因为这会禁用可能配置的紧急停止功能。

结论
A类和B类IO-Link主站端口各有其独特的优势和应用场景。A类端口适用于大多数标准的工业自动化应用,而B类端口则更适合于电流或电压需求更高的复杂设备。在设计和配置IO-Link系统时,理解这两种端口的物理连接、针脚定义以及不同的连接方式是至关重要的。正确的端口选择和连接方式将确保系统的安全性和高效性。
客户支持与服务
如您想要了解更多关于IO-Link主站以及从站产品,请联系销售人员或致电公司,我们拥有专业的技术团队,随时准备提供定制化的客户支持和高效的售后服务,确保每一位用户的利益得到最大化的保障。
